`

政策资讯

以三个融合为抓手破解特色产业小镇发展困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特色小镇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是新常态下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促进产业升级的有力手段。当前,特色小镇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各地还存在大量“以小镇之名、行房地产之实”等现象,导致特色小镇产业业态“脱实向虚”、产业主体“脱实向弱”、产业空间“脱实向空”等问题。急需从构建新型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角度综合考量,以产业选择“高低融合”、开发模式“上下融合”、空间布局“新旧融合”三个融合为重要抓手,破解目前特色产业小镇发展存在的三大不足——产业核心竞争力弱、开发模式单一、配套设施不全,实现特色产业小镇新引擎、新形态、新载体的“三新”式发展。
 
 
特色产业小镇发展实体经济不力的问题表征
 
 
特色小镇发展存在产业业态“脱实向虚”现象。目前特色小镇产业业态相对低端,前沿引领与核心竞争力不足,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带动效果不佳。同时,部分特色小镇还存在“以特色小镇之名,行房地产之实”等产业空心化现象,并由于过度开发房地产而对实体经济造成“挤压”效应。
 
 
特色小镇发展存在产业主体“脱实向弱”现象。目前,受传统政绩考核驱动,特色产业小镇开发模式多为地方政府投资驱动,或由地方政府委托地产公司等机构负责开发运营,未能充分有效运用产业规律及国家扶持政策引导特色小镇发展实体经济。同时,多数特色小镇开发主体并未充分了解并对接国家产业培育政策,在利用智能制造专项等扶持政策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方面工作进展缓慢。
 
 
特色小镇发展存在产业空间“脱实向空”现象。部分特色小镇地理区位选址不佳,对疏解大城市过度集聚的产业与人口的效果甚微,难以在区域内与临近大城市形成有机互动式发展。同时,又有部分特色小镇因过分依赖城市原有产业发展基础,选址与大城市的空间距离过近,面临被城市发展“蔓延吞并”反而转向“房地产式”空间开发之风险,无法构建形成合理的区域空间布局体系。
 
 
以特色产业小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
 
 
在新形势下,特色产业小镇需承担起发展实体经济的重任,急需在产业培育导入甄选、产业开发模式优化、产业空间配套完善等方面着手开展新工作、打造新格局,进而实现特色产业小镇地区发展新引擎、空间布局新形态、产业创新新载体的“三新”式发展。
 
 
具体来看,特色产业小镇发展需做到“三个融合”。
 
 
一是产业类型选择应做到“高低融合”,预防高端产业低端化,有效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一方面,要充分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着重发展“高精尖”产业,打造一批智能机器人、通用航空、物联网、细胞治疗等特色产业小镇,引入并逐步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注重特色小镇产业链综合配套建设,着力解决我国在特定高端产业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服务经济等新手段、新模式,改造提升以一般性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小镇,注重个性化定制等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培育,由传统制造为主向前端研发设计、后端服务升值等全产业链延伸,同时加强制造业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在特色小镇的融合发展,真正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与价值等级。
 
 
二是开发模式选择应做到“上下融合”,预防发展机制失衡化,广泛积蓄多方发展动能。一方面,应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紧抓顶层设计“牛鼻子”,革新发展理念,做好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协调性,选择适宜当地资源禀赋的“高精尖”产业,统筹考虑产业导入、人口导入、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在特色产业小镇有效探索“多规合一”。同时,将扶持高端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向特色小镇进行倾斜,助力“高精尖”产业小镇快速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在具体运营机制方面,进行市场化探索,给予“企业主体”充分经营主动权,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利用PPP、RCP模式等有效探索开发新模式,有效解决特色产业小镇的建设资金缺口与后期盈利问题,并将小镇的产业发展、商务、文化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等逐渐过渡给企业运营。
 
 
三是空间布局选择应做到“新旧融合”,预防空间增长过热化,充分激活城市内外发展空间。一方面,要与大城市保持适宜距离,又要有综合便捷的立体交通体系进行互联互通,树立“以产立城、以产兴城、以产聚人”的发展思路,以“高端公共产品供给、高质全域景观设计、高效互联设施建设”为主要任务,实现特色小镇“产、城、人”的深度融合发展,与大城市形成有机互动发展机制。另一方面,结合城市现有空间更新的潜在需求,注重对城市远郊区原有大型工厂、物流仓储空间进行改造升级,利用现有充裕空间充分导入城市创新发展要素,实现特色产业小镇空间多元化,避免过多征用新发展用地。
 
Copyright © 2008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04787号-2
×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