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资讯

做特色小镇之前,你得先弄懂这些问题


 

特色小镇正式推出已经有2年时间了,各地特色小镇也正式进入开发阶段。但是,许多开发商和政府官员对特色小镇仍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甚至有的小镇成了圈地的噱头,有的成了标榜政绩的工具。

 

特色小镇建设存在很多问题,有些问题无法避免,有些问题则纯属认识上的。而这些问题不是个别现象,是普遍现象。这样下去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两年已经过去,一批小镇刚冒出头就遇到严重危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当前,各个所谓特色小镇,玩概念、玩情怀、造名字的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规划、培育和创新的能力。如果不是头脑发热,盲目跟风,那就要归于市场忽悠、浑水摸鱼的行为了。问题是,不管出于怎样的目的,如果根本不懂特色小镇,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总结,到头来,就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浪费资源和金钱。

 

所以,在此呼吁政府领导们、开发商们,不要以为参加了几次峰会论坛,以为在微信看了几篇专业文章,就可以撸起袖子开干了。在做特色小镇之前,请先问问自己,以下问题真的想明白没?

 

 

什么是特色小镇?

 

在国家大力提倡、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的背景下,什么样的项目都往特色小镇上靠,成了常态,特色小镇本身的内涵,则被有意无意的忽视,淹没,致使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觉得,大家有必要需要重新回过头来,探讨一下特色小镇究竟是什么?

 

根据定义而言,特色小镇是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内涵、鲜明产业特征、以及具备一定社区功能和相应城市功能的综合城镇化开发项目。

 

说白了,你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景区,也不能当成单纯的旅游项目,更不能当成游乐园、房地产大盘开发。特色小镇无疑可以包含以上这些内容,但特色小镇是多元的,是生活和发展的一个平台,归根结底,特色小镇最美的,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以及这里的生活氛围。

 

既然是小镇,特色小镇必然具有一些城镇化的功能,那就是居住、商业,配套,还有赖以发展的产业。同时,特色小镇又是区别于一般大城市的发展和生活空间。

 

区别在于规模上,无论在空间规模还是、人口规模上,小镇必然是小的,小镇不需要城市才需要的大型配套,就能很好的满足居住和生活的需求。

 

在产业发展上,城市往往掌管着重要的制造、金融、商业、生产服务业,而绝大部分的特色小镇可能以旅游、生活服务等为主,特色小镇可以成为大城市产业发展的补充。

 

区别表现在生活方式上。人们为什么会远离大城市,而到小镇生活,必然是因为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节奏、生活体验,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在小镇生活,小镇必然有它特定的需求对象。

 

 

什么地方都可以建特色小镇吗?

 

现在,大部分的特色小镇,都是在原本荒芜一人的土地上开发,也就是从零起步,这就必然面临一个问题,所有地方都适合开发特色小镇吗?

 

其实,特色小镇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气”,没有人气就什么都没有,就什么都不是。如果是在原有古村、古镇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规划、扩建还好,因为这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人口基础,而历史的选择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接下来就是重塑和提升的问题。

 

但如果是从零开始起步,“人气“就是最大的挑战,短期内要聚集相对多的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这时候,选址就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并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合开发特色小镇。

 

简单来说,特色小镇的选址有三要素,即资源要独特,交通要顺畅,人气源要近。

 

资源要独特,这里的资源包括自然环境方面的,也包括人文环境方面的,选址地需要具有特殊的、独一的资源,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稀缺的,这样才能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体验价值,才有吸引力。海南为什么越来越“热”,因为热带风光、因为海浪、沙滩、阳光、椰林。阳朔为什么经久不衰,因为卡斯特地貌、因为漓江。乌镇为什么一飞冲天,因为江南水乡、因为乌篷船、石拱桥、青砖黛瓦白墙和青石板的历史感、文化体验;

 

交通要顺畅,是指要能便利的到达,与外界保持通畅的联系,否则,资源条件再好,到达不便利,也无法聚集人气。交通要顺畅,还要指交通时间,神龙架很美很神秘,但你去做一个小镇看看?

 

人气源要近,是指与主要目标消费人群的距离要近,毕竟全国如海南、三亚那种地理条件,能吸引全国各地人群的地区不多,大部分区域都是具有地域性的,这也决定了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周边最适合做特色小镇的选址。

 

 

特色小镇凭什么生存?

 

小镇首先要活下来,这是个基本问题,但许多小镇开发似乎并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规划再好,外观再漂亮,这些都不是小镇生存下去的理由。小镇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唯一基础就是产业。产业之于小镇,就像造血功能,产业活起来,小镇才能健康、持续。

 

前面已经说过,小镇因为独特的资源和环境、人口(人才)规模和结构,绝大部分小镇都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大部分小镇旅游都有同质化的趋向,只是简单的解决”游、乐、购、吃、住、行“这样的问题,这样的小镇和景区有什么区别呢?游客来来往往就像流水,终有一天会流向别处。

 

旅游产业到底应该怎么做?

 

唯创新能活。旅游产业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升级的消费创造过程。以前人们简单的出行、观光,到后来的度假,到现在已形成多元化的井喷趋势,象养老养生、情感体验、研学旅游、商务度假、探险猎奇,无不可以成为旅游产业打造的对象。所以不要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旅游产业是个数万亿元消费级别的产业,足以容纳众多的特色小镇。

 

差异方显特色。这首先要对自身有充分的了解,自身的独特资源是什么?区域内竞争环境怎样?能否打造独特的IP?面对的市场消费群体的特征是什么?等等。就是要对自身有一个定位,做能够做好的事情,最怕好高骛远,盲目自大,动不动就是什么打造国际ⅩⅩ小镇。当然,一叶障目,对自己的资源麻木和忽视,同样难以做出准确的定位。同时,从外部引进资源,结合自身的“土壤”条件,也是快速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捷径。这里必须注意引进的资源要与小镇的定位相呼应,要注意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你总不能在一个养老小镇引进金融和互联网产业吧?

 

打造自己的“护城河”。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小镇,民族文化就是自己最好的“护城河”,但没有被善用,反而被过度商业化的开发。也有一些依靠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就可以建立自身的“护城河”,比如海南,比如阳朔。但大部分小镇并没有这些条件,怎么办,可以学学乌镇,“互联网大会”就是自己创造的“护城河”,这也是别人取代不了的优势。我们策划的清远DL湖“全球校长大会”、“一带一路人才培训基地”也是“护城河”。

 

 

特色小镇如何突出“特”?

 

特色小镇如果不能突出“特”,那和普通小镇有什么区别?特色小镇的“特”,其实可以说是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一个如何体现品味的问题。中国城市千篇一律,是要好好提升审美和品味了。

 

那么如何突出特色小镇的“特”呢?

 

一是特在形态和建筑。我常常感叹,为什么国外的小镇可以色彩缤纷、形态各异,而国内的小镇,不是整齐划一,就是清一色的马头墙和“黑白灰”,我们不能让根深蒂固的民族情结限制了设计者的思维,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也要继续发展创新,民族文化才有持续的生命力。我们已很久没有在建筑方面有所创新了,单调成了主色调,无趣成了主旋律,为什么我们的建筑不能再灿烂一点,再惊艳一点,我们的小镇不能更充满激情一点呢?

 

二是特在文化氛围。文化之于小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武断的定论,一个没有文化的小镇,就像是一具没有生命的僵尸。我们从很多成功的案例可以看出文化到底是如何成就小镇的。拈花湾的禅文化成就了一个品牌,乌镇的江南水乡风情风靡世界,丽江的纳西文化让人流连忘返,凤凰古城的湘西民俗别有风味,袁家村的黄土文化吃出一个神话……而我现在正在操作的几个小镇同样因文化而鲜活:戈壁小镇的大漠沧桑和孤远壮阔,鹰猎小镇的激勇和自由,峰岚小镇的秀美和静谧,陌仟小镇淳厚和淡远……无不体现着各个小镇的生命特征。文化如此之关键,可文化又如此之飘渺!文化无处不在,一切皆文化,似乎看得到、摸的着、听得见、闻得了,可文化到底是什么却又很难说的清,特别是不同小镇如何植入不同的文化,让文化表达的更清晰,让小镇因文化更有风采和神韵,却又是那样的艰难,甚至是无从下手。为什么呢?因为文化概念太泛太宽;文化必须选择最适宜的载体进行表达;文化的变异性增加了表达的难度;不同人对文化有不同的认知度。

 

所以,小镇的文化氛围营造的怎样,决定了小镇的特色“特”的怎样。文化的植入不仅要有情怀,还要注重文化的深度表达,比如法国的奥维尔镇,这里曾经是梵高生活和创作的地方,但这个小镇并不像国内众多小镇,以名人故居来简单包装,而是将整个小镇打造成梵高画作中的场景,让游客在小镇任何一个拐角都能驻足、留念,最终成为著名的“梵高小镇”。在文化氛围的营造上,中国特色小镇还有很多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三是特在生活气息。小镇要想留住人,真正最关键的就是有没有独特的生活气息。什么叫气息,说不清,道不明,只能感觉,但这种感觉却非常清晰。比如我们走进一个古寨,泥土墙、黑瓦,村头的大槐树,树下一条吐着舌头的看家狗。几只老鸭有一下没一下的在溪水边游戏。黑瓦房上炊烟缭绕,几个村民坐在槐树下打着小麻将,远处的山峦云卷云舒…….这是一个多么宁静、多么惬意的古村。为什么袁家村仅凭一个“吃”字,红遍大江南北?

 

我们来看袁家村的晚上:入口的那头老驴仍然不紧不慢的拉着磨,青砖灰瓦的仿古街上,灯早就点燃昏暗的夜,挂在门口的红灯笼在风中摇曳,游客川流不息,满街的香味交杂着油烟扑鼻而来,辣子面、肉夹馍、粉汤羊血、关中豆腐……油坊、布坊、醋坊、茶坊、面坊、醪糟坊、药坊……一字排开。古井的辘轳,茶炉旁的风箱,满脸沧桑的老母亲和纺织机……请问,袁家村给您的又是什么感受?这是一幅近似于原生态的关中农村版画,快乐、满足、无拘无束的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典型的关中民俗民风,地道的农家生活。

 

又如湖南凤凰古城,一座典型的湘西少数民族风俗画。吊脚楼、苗族花帕、三月三情人节、土家族的赶过年,山歌、山花、山景,还有清澈的沱江和竹排。这一切都无不表达着湘西苗、土等少数民族文化的生活风貌,而蜂拥而至的游客,也正是通过吊脚楼、民族服饰、民族节庆等这些载体,感受和体验着一种原生态的纯美。

 

 

特色小镇的房子卖给谁?

 

无需遮遮掩掩,房地产开发是小镇盈利的重要板块,同时,目前小镇开发要实现财务平衡,也只有依赖房地产,否则几十亿的投入,仅靠门票、餐饮、住宿几百年能才能收回成本?这也正是各大房企转型小镇的最根本原因。

 

但如何做好地产开发却是一道难题。与普通的住宅开发相比,文旅小镇的地产开发更加复杂,更需要专业的知识和团队。造城者用过去的经验、理念“种高楼”,必然只有死路一条。试想,你在远离城市中心的荒野之地造房子,请问你准备卖给谁?他们为什么要买?他们买这里的目的是什么?这三个问题必须弄明白,否则,不管你的房子做的多好,最后也只是一堆无人问津的钢筋水泥。

 

要在小镇开发房地产,首先是定位要清晰。小镇虽然规模比较大,但不能什么都往里边放,否则,到最后,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不说别人不知道,就连自己也不明白。不同的小镇应该有不同的禀赋、不同的颜值和气质,正是因为有这些不同才非常清晰地区分各自不同的游客群。而不同的游客群,其旅游方式又有很大的不同,如走马观花的观光游、暂居小栖的度假游,有家庭集体出游,有个人独处背包游。有的纵情山水、有的追求浪漫、有的沉迷历史文化、有的只想孤独前行。回归、回忆、找寻、探索都可以是一段旅游的主题。因此,这就决定了某一类游客对某一类小镇的情愫,一旦情愫滋生和发酵,任凭什么都不可阻挡他们前往的脚步。而这一批又一批满怀情愫的忠诚游客,是最有可能由暂居变旅居,继而成为小镇的"镇民"的。试想,当他们准备成为镇民时,首先考虑的是什么?置业!这是扎根在中国人心中千百年都无法改变的观念,难道不是最好的购买动机?小镇的定位越淮确,其情愫表达的就越充分,吸附力就越大,忠诚度就越高,人气就越旺,如此,房子还愁卖吗?

 

做好需求研究。需求决定产品。这个道理相信大家都懂,但懂和做是两回事。人为什么需要度假?人在度假时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度假的层次如何划分?度假和日常生活应该有哪些区别?这些问题研究不透,谈何度假需求分析?我曾经将人们的度假需求和目的概括为四种类型:减压放松类;享受成果类;感受情怀类;满足新奇类,只有真正了解了度假需求特征,旅居才能真正实现。只有实现旅居,小镇房地产开发才有基础。

 

产品设计要创新。具体说,就是产品品质和档次要求更高;比如居住产品,户型不一定太大;风格必须切合小镇的整体定位;景观以原生自然为主;配套以玩、吃、看、乐为主。这里特别强调的是户型的功能和居住有很大不同,如厨房、客厅、衣帽间、储藏室等其功能作用不大,完全可以简化,有的甚至可以舍弃,而室外空间成为重要的需求,如前后小院,屋顶露台等,这需要设计师更多的创新。比如酒店,不要盲目追求星级标淮,而应根据小镇的总体定位,以主题酒店的形态出现,更能增强小镇的文化氛围。所谓主题酒店就是一定以表现某个或某种主题为原则,并不一定是奢华,而是文化或者情怀。主题酒店档次和舒适度并不比五星六星差,但情趣和风格更有个性。比如商业,以满足小镇居民日常生活为主的商业中心,不建议盲目追求高大上,因为小镇居民消费实力和消费观念不一定能接受什么购物中心、商业广场等。面积无需太大,但业态要丰富,购物功能和购物环境同样不可忽视;而针对游客的商业形态,最好是以商业步行街的形态出现,吃购为主,但休闲业态如咖啡吧、书吧、游戏室、西点、艺术品、书画、土特产、纪念品、都应整合设计。这些商铺有的可以很小,仅作展示用,有的却可以更大,特别是进深可以更长,因为,有些特色商品现场制作更让游客有体验感。

 

以上,只是小镇开发需要了解的一些基本概念,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认真学习和研究小镇,做出科学决策,避免大跃进式的运动式开发,这样小镇才能出现良性健康的发展势头。

 

 

文章来源:仁科地产

Copyright © 2008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04787号-2
×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