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M.视点

为进入商业地产10强,星河控股终于走向主板市场?

来源:奇点商业地产       作者:飙马中国       时间:2020-01-23 15:36

核心提示:资产证券化是实现轻资产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也是构成星河未来城市运营引领者的核心能力之一。

判断一个人说的是实话还是场面话,就看他日后是否为这件事情付出实际行动。

近日,星河控股旗下公司——星盛商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星盛商管”)的企业出现在港交所上市聆讯申请名单中,终于证实早前市场猜测。

约半年前,星河商置(星盛商管的前身)发布公告表示,因公司发展需求并结合自身情况,拟申请公司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终止挂牌。终止挂牌不久,就有消息称,星河可能会转战主板上市,但星河方面一直以“不知情”为回应。

企业转板并非什么新鲜事儿,但此次事件的主人公黄楚龙和他的企业一直以低调著称,不上市,不负债经营是外界对这家企业的描述。

“你不好,我好个鬼”

作为深圳地产界的实力房企星河地产在外界一直非常低调,但在业内这家房企却因精品众多,老板黄楚龙为人豪气而颇受好评。

上世纪80年代,改革春风拂过深圳,为了讨生活20来岁的黄楚龙来到深圳谋生。那时深圳到处都在兴土木,自然黄楚龙在工地上谋得一份泥瓦匠的差事儿。

图/黄楚龙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只身来深圳打拼的黄楚龙深知这话的重要性,在认真砌灶、打沼气池、粉刷房子之外,他一直坚持“你好我才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你不好,我好个鬼”的人生信条与人相处。

渐渐的,黄楚龙身边聚集了好多兄弟,他也从一名泥瓦匠成了一个包工头,深圳第一大道深南大道(上海宾馆至上步路)的建设工程就是他早年承接的工程,也是他事业做强的开端。

1988年,黄楚龙创办了怡和公司,做起了房地产生意,开发出了海悦华城、怡和楼等楼盘,并在公司成立第二年将公司从怡和改名为星河。

黄楚龙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星河的经营原则是‘做一个就成一个’,星河品牌是通过每个精品楼盘来塑造、来积累的。”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据悉,星河的“星河丹堤”、“星河国际”、“星河盛世”、“星河时代”等项目在深圳开盘时均爆出客户彻夜排队哄抢房源的盛况。其中,2006年开盘的星河丹堤,销售额近9亿元人民币,一举为其夺得了深圳“豪宅开发商”的江湖名号。

图/深圳星河丹堤项目

凭借着对朋友真诚,盖房子盖一个就成一个的信条,黄楚龙的生意越做越大,从一家地产公司发展成一家主营地产、产业、置业、金融四大业务集团,业务涉及地产开发、城市更新、商业运营、酒店管理、物业服务、金融投资、产业运营等多元领域的国内大型综合性投资集团。

但有一件事儿还是颇为少见,地产行业是一个高度依赖资金的行业,可公开报道显示,星河的负债才140亿元。

此外,作为一家资金过千亿的公司,星河至今没有主板上市公司,仅有“智善生活”、“星河商置”两家在新三板挂牌的“准上市公司”。也因此,不少人说深圳地产圈内真正的老大是星河集团的老板黄楚龙,福布斯排名并不能显示出黄楚龙的真实财富状况。

如今这家不上市的企业,也终于要进入主板市场了。

地产 金融两条腿走路

作为一家房企,星河的业务早已经覆盖珠三角、延伸至长三角、环渤海区域。布局深圳、广州、惠州、东莞、珠海、普明、天津、常州、宁波南京等城市,但140亿左右的负债着实在房企公司中不算多。

除了星河在地产业务上稳扎稳打不急于扩张,做一个成一个外,还得益于其公司的战略布局。早于2009年,星河便开始涉足金融产业,并逐渐形成地产、金融两条腿走路的发展路线。

2018年星河控股和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下属的中国科创金融联盟,共同成立了一只首期规模30亿元的国家级基金——中国科创金融创新基金。

黄楚龙表示,星河金融将在5年内形成房地产特色显著的金控平台,完成金融服务体系闭环,实现自有资产管理规模超300亿元。此外,他还控股了深圳创新投资集团、阳光保险等金融公司。

虽然有金融业务做支撑,但在近年星河也喊出要在2023年让地产业务上迈入全国四十强,商业迈入全国十强,因此他们在资本市场有更多动作展开,即资产证券化。

2018年7月,星河“方正证券-星河World项目一期租金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交所发行,规模8.421亿元。2019年5月,星河“平安汇通-星河丽思卡尔顿酒店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交所挂牌。该项CMBS以深圳星河丽思卡尔顿酒店未来12年收入为基础资产,发行规模22.11亿元,最终发行利率5.10%。11月,“南方资本-星河福田COCO Park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已获深交所受理。项目计划发行金额45.76亿元,发行人为星河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星河控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裁姚惠琼曾表示,资产证券化是实现轻资产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也是构成星河未来城市运营引领者的核心能力之一。

在近年房企融资难的背景下,资产证券化作为房企金融创新方式,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资金,同时也为商业地产退出找到好的方式,但实行起来并没那么容易。

目前,零售物业的退出渠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销售、商场主体店可以整栋出让的形式退出;另一种是以商业地产并购基金的名义收购物业进行“蓄水”,未来以REITs形式上市完成退出。然而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对项目运营回报率提出很高的要求,特别走真正REITs形式退出。目前,在国内商业地产领域做资产证券化最好的企业是来自新加坡的凯德。

进军主板市场

近年来随着住宅地产因宏观调控而风险日增,商业地产迎来所谓的春天。但商业地产前期资金投入大,投资回报慢又是其短板。如何在这条赛道上找到可持续的稳定现金流继续做大规模,是众多企业进入商业地产后都在追寻的。

早在2002年就拿地盖商业项目的星河,也算得上商业地产的老兵。2002年,黄楚龙在福田区买了一块地,聘请了香港著名设计师陈幼坚亲自设计COCO Park 商场。该项目于2006年问世,首创公园版情景式购物中心,一直是星河的代表项目,也是深圳CBD板块的商业代表。

而后星河又陆续开发出,区域型购物中心COCO City及星河iCO、社区型购物中心COCO Garden及高档家居布置购物中心“第三空间”等项目,构成一套完整的品牌系统。

招股书显示,截止2019年9月30日,星盛商管已在全国16个城市,签约服务38个大型商业地产项目,总服务面积约287万平方米,其中57.1%由独立第三方物业发展商开发,21项位于大湾区(15项位于深圳)、6项位于长三角地区、4项位于华中地区及7项位于其他地区。

在宏观政策调控下,星河控股正从城市空间提供商向城市运营商转型,定位成“城市运营引领者”。其中在商业端的表现就是加快轻资产输出与扩张。如去年7月,星河经典项目COCO Park落户南昌。这是该项目首次进行品牌输出,也是这个品牌第一次走出深圳进行外地扩张。此外,区域性购物中心COCO City 也先后在汕尾、普宁、鄂尔多斯等城市落地。

2017年至2019年9月末,其独立第三方物业发展商面积分别为96.8万平方米、137.7万平方米、164万平方米,占比分别为59.61%、66.43%、57.14%。相对应的公司持续经营业务的收入分别为人民币2.781亿元、3.287亿元及2.894亿元,持续经营业务的利润及全面收入总额则分别为5040万元、8510万元及8370万元。星盛商管称,公司业务“录得稳定增长”。

但星盛商管也承认,由独立第三方物业发展商开发的项目数量不多,所产生的收入相对较低。星盛商业由独立第三方物业发展商开发的项目从2017年12月31日的7个增加至2019 年9月30日的13个,收入从2017年底的2722万元到2019年年9月底的3296万元,收入占比从9.8%提升到11.4%。

对要进入全国地产40强,商业地产10强星河,显然这是不够的,它势必要打通各路渠道融资换取发展。而新三板交易市场活跃度低,显然不能满足星河需求。

星河商置在新三板挂牌三年,仅挂牌首年有大笔融资,为2352万元,此后两年分别为24万元和0元。且其所取得资金均来自股东投资,并未进行借款、发行债券等其他融资活动。

而向来对租金收入模式为主的企业态度更为友好的港股市场,或许是对星河实现商业地产十强目标是个好选择。不过,10强目标只是星河大蓝图的一部分,星河的大目标是:集团在2023年实现规模1500亿元、营业利润150亿元战略目标。

文章来源:奇点商业地产

上一篇:商业地产招商的4大核心要素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08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04787号-2
×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