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推荐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的通知》(环办科财函〔2020〕489号),正式拉开在全国范围内实施EOD模式试点的序幕。自国家首批试点以来至2023年7月,全国EOD项目数量超过200个,其中进入国家级项目库的项目数量百余个。随着EOD模式从试点申报转变为常态化申报,EOD模式快速发展,其中江苏、山东、安徽、福建、广西、浙江等省份已建立省级EOD项目库(例如广西的省级项目库数量达到30个)。从项目数量到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EOD模式已成燎原之势。
新生事物总是不完美。EOD项目数量确实迅速增长,但是质量参差不齐,出现诸如投资规模过大、环境问题不够突出、环境治理项目与产业开发项目关联性弱以及项目综合收益水平低等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融资不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入围国家级项目库和省级项目库的EOD项目数量总计200多个,总投资近万亿元,但政策性贷款融资金额仅约300亿元,占项目总投资比例约3%,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实际发放贷款225亿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实际发放贷款76.43亿元。从贷款比例看,大量的EOD的项目并没有获得政策性低息长期贷款支持(EOD项目的核心优势),这势必会影响EOD模式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造成EOD项目银行贷款融资比例低的原因既有项目层面的因素,也有银行机构的因素,其中项目原因是关键制约因素。银行端信贷人员对EOD项目风险和收益研究不够深入,且承担EOD项目的业务人员少,项目综合性强且复杂。虽然随着近几年EOD模式的推广,银行端对EOD模式的认识有所加深,支持EOD项目的银行机构也从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扩大到华夏银行和兴业银行等商业银行,已放款或者有意愿授信的银行机构数数量达到10余家,但与巨大的融资体量相比,依然远远不够。项目端的核心问题是项目收益水平低和地方国企融资平台资信羸弱。项目收益水平低表现为项目本身收益水平就较低(如污水处理),没有技术壁垒,文旅等强运营项目收益不稳定,可持续性差。EOD项目的地方融资平台资信差的主要原因是资产负债率过高,且规模小,无法承载综合性强、复杂性高,投资规模大的EOD项目。对比主体资信问题,项目的收益问题是项目端的主要问题,因为主体资信问题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注入及引进战略投资等方式提升信用等级。
破解EOD模式可持续发展难题,要从项目本身寻找解决方案,从谋划、技术、运营、细分机会等方面提高项目质量,而这些措施将成为EOD模式下半场发展的重要引擎。
通过系统“谋划”,提升项目质量
咨询机构与政府客户从实际出发“谋划”项目。科学“谋划”项目要综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战略定位以及地区环境问题和产业资源等多个要素,按照系统论原理,在发展框架下,梳理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制定治理路线以及研究优势产业项目导入,环环相扣,不扩大问题,不虚构项目。咨询机构充分发挥智库作用,通过前期扎实的调研工作,为地方政府出谋划策,通过科学系统的“谋划”项目,取代“盲目”的虚构项目。
技术和运营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EOD项目的特色是“以肥补瘦”,对于“肥”需要市场视角,分析其竞争力,缺乏竞争力的开发项目,盈利能力难以保证和持续。从盈利能力角度看,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一方面,环境修复需要低成本的治理技术,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环境治理投入;另一方面,产业开发导入的子项目应具有技术优势,即便是文旅项目,也应该在技术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客户体验和满意度,收益测算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才有保证。
从项目可持续角度看,专业化运营至关重要。由于EOD项目是一个综合性项目,市场上缺少EOD项目的整体运营服务提供商。因此,谋划EOD项目必须要考虑运营方案并把运营方案细化,运营环节依然要考虑技术措施,如数字化技术,降本增效。
降低EOD项目投资规模
根据现行EOD入库规定,区县级项目投资总额不高于30亿元,地市级及以上项目投资总额不高于50亿元。对于许多区县而言,30亿规模的EOD项目缺乏优质产业开发项目支撑。长期看,要提高贷款融资成功率,应从培育优质产业开发项目入手,分析区域和产业竞争比较优势,通过技术改造和升级,提升可导入的产业开发项目质量,然后再匹配和关联相关的环境治理投入。短期内可根据存量优质开发项目数量匹配环境治理问题,适度降低投资规模,提高贷款成功率,做到谋划一批,融资一批。
咨询服务的细分与整合
EOD咨询是全过程咨询服务,包括项目前期策划、入库申报、融资顾问、可研编制、初步设计、造价咨询等咨询服务,其中关键环节是前期策划、申报入库和贷款融资。当前阶段,入库需求最为刚需,相对比较容易,因此竞争最为激烈,乃至出现免费申报,后端收费的竞争行为。贷款融资顾问最具挑战,风险较高,收益颇丰。贷款融资顾问需要过硬的咨询能力和整合能力。过硬的咨询能力体现在前期策划的调查研究能力,帮助客户梳理突出关键环境问题、制定治理技术路线和可匹配的优质产业开发项目。整合能力包括整合融资资源、技术提供方以及运营提供方,使得策划方案和可研具有可落地性,提升项目吸引力。很显然,未来EOD项目咨询服务的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集成竞争。
碳汇助力EOD模式发展
碳汇是生态产品经济价值化的直接体现,有助于补充EOD项目收益的不足,促进“双碳”目标的达成,因此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从成熟度角度看,林业碳汇已经启动试点,将促进EOD项目与林业碳汇的深度融合。海洋碳汇以巨大的潜力有待开发,海洋碳汇主要集中在红树林、盐沼、海草床三大蓝碳生态系统。海洋碳汇作为项目收益补充,尚未在海洋EOD项目中体现(作为独立的资产交易已经有成功案例·湛江红树林),但未来发展空间不容忽视。
海洋EOD项目:一个未引起足够重视的蓝海
(一)政策和法律推动
政策保障方面,2022年1月29日,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要求推进重点海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促进相关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法律保障方面,2023年10月24日,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为海洋EOD模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统筹陆海,联动区域,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完善海洋生态保护,强化海洋环境监督管理(例如约谈整改、信息共享、信用评价、查封扣押等制度)。
财政保障方面,中央财政持续对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中央财政资金保障,推进“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及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建设。沿海省级财政各施其策,常态化安排支出或制定奖补办法,例如广东省级财政2021-2023年累计安排3.5亿元支持7个市12个美丽海湾建设项目。2023年6月,江苏省出台“美丽海湾”示范项目奖励办法,每年组织美丽海湾省级示范项目申报,省财政厅将对省级示范项目给予1500万元奖励资金;在此基础上,获评国家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的,再追加奖补500万元。
为推动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拓宽资金来源,生态环境部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纳入EOD入库范围,以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为重点,加强海水养殖环境整治、入海排污口及直排海污染源整治、船舶港口污染防治、亲海岸滩环境整治、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以及美丽海湾示范建设。
(二)切入场景和发展潜力
海洋EOD项目突出的治理场景有入海排污治理、海水养殖尾水治理以及美丽海湾建设。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例,《“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全国近岸海域划定283个海湾,目前美丽海湾的数量还很少(生态环境部共征集20个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美丽海湾建设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三)海洋EOD项目产业开发模式
根据已入围国家级项目库的EOD项目情况,海洋EOD项目的产业开发有三种模式:一是生态产业开发;二是环境敏感型产业集聚区开发;三是清洁能源开发。生态产业开发包括生态农业、旅游和康养;环境敏感型产业集聚区开发包括数字经济、洁净医药以及电子元器件;清洁能源开发包括“光伏+”和生物质能利用。
1.“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文旅(康养)”模式
深圳市盐田区小梅沙片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项目是广东省首个滨海旅游度假区EOD模式项目。该项目实施片区生态环境治理与文旅产业开发一体化融合发展,实现生态文旅产业收入反哺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及运营投入,并计划将小梅沙片区打造为“国际都市型亲海度假区”。
温州市“洞头诸湾·共富海上花园”EOD项目开创全国首例海洋生态修复类EOD项目,项目总投资28.8亿元,已获国开行贷款授信23亿元,海洋产业开发项目包括海上休闲运动开发以及康养产业开发。
2.“水环境综合整治+现代渔业经济(临港产业)”模式
大连市庄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与渔业经济区建设EOD项目总投资16亿元,产业开发项目为大连北黄海渔业经济区项目一期工程。
宁波市象山县环石浦港EOD项目是全国首个以陆海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为核心、以“海上两山”为特色的“海岛-海港”型EOD项目,产业开发项目为绿色产业群开发和东门岛海洋渔文化非遗保护与传承。该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已获得国开行宁波分行12.36亿元融资贷款支持。
3.“海岛生态环境治理+产业集聚区开发”模式
温州市灵昆全域生态环境导向产城融合开发EOD项目总投资325.45亿元,其中产业开发项目为城市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以及城市服务功能体开发项目,通过提升灵昆全域生态环境,推动实现城乡一体化和瓯江口产城融合发展。
综上分析,海洋EOD项目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运作模式基本成熟,市场潜在空间巨大,将成为EOD模式发展的重要细分机会。
EOD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组织实施模式,从野蛮式上半场发展将进入深耕细作的下半场发展,将核心围绕项目的内核如谋划、技术、运营、整合以及细分聚焦深化发展。
文章来源:论道投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