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M.视点

从淄博烧烤到荣昌卤鹅,拆解“美食+文旅”破圈公式

来源:飙马特色商旅文整理编辑       作者:飙马特色商旅文整理编辑       时间:2025-05-12

当 “流量” 遇见 “留量”,美食文旅正在改写城市竞争格局。继 2023 年淄博烧烤以 “小饼烤炉加蘸料” 点燃全民打卡热潮后,2025 年的重庆荣昌凭借一只卤鹅强势接棒:五一假期接待游客 234.5 万人次,同比激增 168.2%;卤鹅销量 29 万只,同比增长752.53%,抖音团购订单量飙升 53 倍…… 从 “工业老城” 到 “文旅顶流”,荣昌用 “一只鹅带火一座城” 的实践证明:美食文旅的终极竞争,从来不是单一爆款的狂欢,而是文化、产业、科技全维度的系统化破圈。


来源:央视新闻

一、从 “味觉消费” 到 “文化认同”:当非遗技艺成为 “舌尖上的活历史”

淄博烧烤靠 “烟火气” 出圈,荣昌卤鹅则用 “文化牌” 破局。

百年非遗赋能,让美食成为文化载体:拥有百年历史的 “荣昌卤白鹅制作技艺” 作为重庆市级非遗,被巧妙转化为沉浸式体验 —— 政府推出 “荣昌卤鹅非遗美食消费季”,游客不仅能品尝卤鹅,还能观看卤水调配非遗展演、参与卤鹅历史文化展,实现 “吃一口鹅,读半部荣昌史” 的文化共鸣。

从 “美食打卡” 到 “文化认同”:五一期间,游客主动参与非遗体验项目,带动文创产品销售额增长,说明当美食与在地文化深度绑定,“一次性打卡” 就能转化为 “长期记忆点”。


荣昌卤鹅(来源:华龙网,荣昌区文化旅游委供图)

二、从 “单线带动” 到 “全域共振”:构建 “美食 + N” 产业融合生态

荣昌的进阶,在于突破 “单一美食经济”,打造 “吃住行游购娱” 全产业链。

1. 横向破圈:美食串联多元业态

“美食 + 非遗” 玩出花样:荣昌将卤鹅与当地的夏布、陶器等非遗项目紧密结合,推出“卤鹅+夏布体验”“卤鹅+陶器制作”等文旅套餐。游客品尝卤鹅后,还能参与夏布织造、陶器拉坯等非遗体验活动,实现了“吃卤鹅、玩非遗、购文创”的融合消费,人均消费时长延长。

“美食 + 体育/音乐/低空” 激活流量:举办 “鹅羽杯” 国际羽毛球邀请赛、龙舟赛、半程马拉松等赛事,将 “运动打卡” 与 “美食打卡” 绑定,推出“运动+美食”特色旅游线路;同时,还举办了青年音乐节、低空飞行表演、“渝味360碗”联展等30余项活动,不仅丰富了消费场景,还实现美食、文化、体育等多产业的深度融合。

“美食+全域开发”构建生态:将区域内可用相关资源向旅游方向转化,通过全域开发、全民参与,重构旅游新空间,打造“城区即景区”沉浸感,将每一个具有本地特色的空间场所转化为旅游消费聚集地,让文旅产业更具“烟火气”。

“美食 + 区域协同” 放大格局:融入川渝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串联大足石刻、乐山大佛、永川茶山竹海等顶级 IP,打造 “吃荣昌卤鹅,游川渝山水” 跨区域线路,带动周边文旅产业共同发展。


荣昌区夏布小镇人气火爆(来源:华龙网,荣昌区文化旅游委供图)

2. 纵向深耕:全产业链标准化升级

上游联合西南大学、重庆畜牧科学院等科研机构攻关种鹅繁育、标准化生产等关键技术,推动“研究院+产业园”模式落地,确保卤鹅品质稳定,同时提高生产效率。中游开发预制菜、真空包装产品,建设智能化加工厂,积极搭建线上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渠道,实现精准营销,同时也让荣昌卤鹅销往全国各地。下游旅游服务方面,通过 “荣 e 游” 小程序搭建 “卤鹅地图”,精准标注 100 家有代表性的卤鹅店,同时还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贴心攻略,形成 了“养殖 - 加工 - 销售 - 体验” 闭环。

三、从 “传统经营” 到 “智慧运营”:科技如何让老手艺玩出新花样?

荣昌的破圈,藏在细节里的 “科技感”。

生产端:产学研一体化保品质。“研究院 + 产业园” 模式让卤鹅标准化率提升,稳定的口味成为复购核心;

营销端:直播电商 + 精准触达。积极搭建线上电商平台,开通抖音、小红书等直播带货渠道,“卤鹅哥投喂甲亢哥” 等跨界传播视频引爆全网,实现 “海外流量反哺国内打卡”;

服务端:小程序实现 “一机游荣昌”。“荣 e 游” 提供 “吃卤鹅路线规划”“非遗体验预约”“停车导航” 等 12 项功能,游客满意度达 9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四、从 “短期爆火” 到 “长效留量”:如何让流量变成 “留量”?

荣昌的清醒,在于提前布局 “后流量时代”,面对突然暴涨订单,出台了《荣昌卤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到2026年,培育龙头企业3家,发展规模以上企业5家,全区卤鹅产值超过10亿元,将构建中央厨房+区域仓库+社区零售+电商销售的销售体系,新增线下销售店、网店1000家以上。

在优质原料保障能力、卤鹅生产标准化、荣昌卤鹅品牌等方面,也都提出了一系列重点工作,还成立了卤鹅产业工作专班,统筹制定卤鹅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生产工艺、食品安全等标准规范,还提出要推动全域旅游,全方位升级文旅服务保障,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玩得好”。

这些措施,为荣昌成功创建全国美食地标城市,实现从“网红”走向“长红”,推动网络“流量”变成经济发展的“增量”,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来源:新华社新媒体

品牌延伸:从 “单品” 到 “IP 矩阵”:开发卤鹅主题折扇、陶器、汉服等文创产品,打造 “一店一非遗” 主题门店,透明厨房直播卤水制作,让 “吃鹅” 变成 “玩鹅、买鹅、晒鹅” 的全场景体验;

全产业链构建:以“4321”体系构建全产业链,从白鹅养殖标准化到中央厨房集约化,从社区零售到电商矩阵,实现2026年全区卤鹅产值突破10亿元,打造“百城万店”布局。

基建与生态并重:继续完善道路、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基本文旅服务配套,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同步推广绿色养殖,建设 “生态养殖 + 农耕体验” 基地,实现 “产业发展” 与 “生态保护” 双轮驱动;

国际化破局:借 TikTok、YouTube 、小红书等平台输出非遗技艺、卤鹅文化等内容,推动荣昌卤鹅国际化传播,配合 240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吸引更多国外游客,让 “中国卤鹅” 成为世界美食打卡标签。

五、绿维观察:荣昌经验给地方文旅的三大启示

1. 文化是根,必须 “深挖井” 而非 “广撒网”:将非遗、历史等在地元素转化为可体验、可传播的具象符号,避免 “千城一面”;

2. 融合是道,构建 “美食 +” 生态而非 “单打独斗”:从产业链上下游到跨产业联动,让 “吃美食” 成为打开城市体验的钥匙;

3. 科技是翼,用数字化提升体验而非 “噱头堆砌”:从生产标准化到服务智能化,科技赋能要落在 “降本增效、提升体验” 的实处。

结语:当 “一只鹅” 成为城市超级符号

荣昌的实践证明:地方文旅的破圈,从来不是偶然的流量奇迹,而是 “政府引导 + 市场运作 + 全民参与” 的必然结果。从淄博到荣昌,变的是美食载体,不变的是对 “人、货、场” 的深度重构 —— 当每一次消费都成为文化体验,当每一个场景都充满惊喜,城市就能从 “网红” 走向 “长红”。

【免责声明】本文由飙马特色商旅文整理编辑,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11004787号-2
×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