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M.视点

远离市中心却成热门打卡地,郊区商业如何逆袭成顶流?

来源:商业地产智囊       作者:商业地产智囊       时间:2025-06-12

过去的一年,全国消费市场强势复苏,商业地产更是活力满满,新项目一个接一个地开业。在这些新项目里,郊区商业的表现十分亮眼,不少都成了城市里的热门打卡地,甚至还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发展,像上海的蟠龙天地、深圳的万象前海、成都的麓湖·天府美食岛2.0等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些郊区商业项目不仅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还在社交媒体上疯狂“出圈”,成为了城市商业的新地标。它们的成功,不禁让人思考:在城市发展的大格局下,郊区商业逆袭的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它们又将如何重塑城市的商业格局?


郊区商业“火出圈”

近年来,郊区商业的崛起势头越来越猛,一批优秀的项目脱颖而出,成功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这些项目大多位于城市的郊区,远离传统的商业中心,但却凭借独特的定位和创新的运营模式,成为了城市商业的新热点。

1、上海蟠龙天地:唤醒古镇记忆


上海蟠龙天地作为瑞安新天地产品线的首个古镇商业项目,自2023年开业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项目巧妙地将江南水乡的古镇风貌与现代商业相结合,打造出了一个极具特色的商业空间。这里不仅有古色古香的建筑、蜿蜒曲折的河道,还有丰富多样的商业业态,从时尚品牌到特色餐饮,从文化艺术到生活体验,应有尽有。

开业首年,蟠龙天地就吸引了超过1700万的客流量,销售额突破10亿元,这样的成绩在郊区商业项目中十分耀眼。蟠龙天地不仅成为了上海市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还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打卡,成为了上海的一张新名片。

2、深圳万象前海:打造艺术商业新地标


深圳万象前海同样是一个备受瞩目的郊区商业项目。这个位于前海湾畔的商业综合体,以“文化、艺术、生活”为主题,将艺术元素融入到商业空间的各个角落。项目内不仅有高端的时尚品牌、精致的餐饮美食,还有多个艺术展览空间和文化活动场地,定期举办各类艺术展览、文化讲座和音乐演出等活动。

开业当天,万象前海的客流量就突破了20万人次,销售额超过1500万元。开业后的首年,项目的客流量更是超过了1000万人次,销售额达到了12亿元。万象前海的成功,不仅在于其高端的商业定位和丰富的业态组合,更在于其对艺术与商业融合的创新探索,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购物体验。

3、成都麓湖·天府美食岛2.0:解锁滨水商业新玩法


成都麓湖·天府美食岛2.0也是郊区商业的一个成功典范。这个项目位于成都麓湖生态城,依托麓湖优美的湖景资源,打造了一个集美食、文化、艺术、娱乐为一体的滨水商业街区。这里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还有各种文化艺术展览、音乐演出、水上运动等活动,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休闲娱乐体验。

开业后,麓湖·天府美食岛2.0迅速成为了成都市民和游客的热门打卡地,日均客流量超过1万人次,周末和节假日更是人满为患。项目的成功,不仅提升了麓湖生态城的区域价值,也为成都的商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成功的郊区商业项目,虽然各有特色,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注重对项目所在地的文化和自然资源的挖掘和利用,通过创新的设计和运营,将这些特色元素融入到商业项目中,打造出了独一无二的商业体验。同时,它们也都非常重视消费者的体验和需求,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业态和丰富的活动,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休闲、娱乐、社交等方面的需求。


从“边缘地带”到“城市新中心”

郊区商业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逐渐向郊区迁移,郊区的消费需求也日益增长。与此同时,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也为郊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郊区商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城市发展的历程来看,郊区商业的崛起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城市发展的初期,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中心的土地资源逐渐稀缺,商业成本不断上升,商业活动开始向郊区扩散。

以纽约为例,在20世纪中叶,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纽约的城市中心变得越来越拥挤,商业成本也越来越高。为了寻求更低的成本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一些商业企业开始向郊区迁移。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业企业在郊区落户,郊区逐渐形成了新的商业中心,这些商业中心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消费需求,还吸引了大量城市中心的消费者前来购物和休闲。

在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类似的情况也在不断发生。以上海为例,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逐渐向郊区迁移,郊区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越来越多的商业项目在郊区落地,如松江万达广场、青浦吾悦广场等。这些项目的开业,不仅提升了郊区的商业水平,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消费服务。

2、交通改善打破地域限制。


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是郊区商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城市交通网络的不断延伸,地铁、快速路等交通设施将城市中心与郊区紧密连接在一起,大大缩短了郊区与城市中心的时空距离,为郊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以北京为例,近年来,北京地铁的快速发展,使得郊区与城市中心的交通更加便捷。许多位于地铁沿线的郊区商业项目,凭借交通优势,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比如,位于大兴区的西红门荟聚购物中心,作为北京南城最大的商业综合体之一,依托地铁4号线西红门站的交通优势,吸引了来自大兴、丰台、房山等多个区域的消费者,日均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成为了北京郊区商业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广州,地铁的发展同样为郊区商业带来了机遇。位于番禺区的番禺广场商圈,随着地铁3号线、18号线和22号线的开通,交通便利性大大提升。商圈内的永旺梦乐城、番禺天河城等商业项目,借助地铁的客流优势,生意十分火爆。这些商业项目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消费需求,还吸引了不少广州市区的消费者前来购物和休闲。

3、消费升级驱动商业变革。


消费升级也是推动郊区商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购物环境、商品品质和消费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城市中心商业,由于空间有限、业态单一等原因,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郊区商业则凭借其广阔的空间、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业态,成为了消费者的新选择。

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购物,而是更注重消费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他们希望在购物的同时,还能享受到休闲、娱乐、社交等多元化的服务。郊区商业项目正好迎合了这一趋势,通过打造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艺术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站式的消费体验。

以杭州的良渚文化村玉鸟集为例,这个商业项目以良渚文化为背景,打造了一个低密度开放式街区。这里不仅有各种特色品牌店铺,还有单向空间书店、大谷仓等文化艺术空间,以及露天音乐会、艺术展览等丰富多样的活动。玉鸟集的成功,正是因为它抓住了消费升级的趋势,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充满文化氛围的消费空间。


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郊区商业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这些成功的郊区商业项目,无一不是在定位、场景和业态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突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1、精准定位,锚定目标客群。


精准的定位是郊区商业成功的关键。这些项目在规划之初,就充分考虑了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人口结构、消费需求等因素,找准了自己的目标客群,并围绕目标客群的需求进行定位和规划。

上海蟠龙天地,依托蟠龙古镇的历史文化底蕴,将目标客群定位为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追求品质生活的消费者。项目以“文化唤醒”为主题,通过对古镇建筑的修缮和保护,以及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和运用,打造了一个充满江南水乡韵味的商业空间。在这里,消费者不仅可以购买到各种时尚品牌和特色商品,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到江南水乡的生活方式。

深圳万象前海,地处深圳前海自贸区,周边聚集了大量的金融、科技企业和高端人才。项目将目标客群定位为年轻、时尚、追求品质生活的高净值人群,以“文化、艺术、生活”为主题,打造了一个高端、时尚、充满艺术氛围的商业综合体。万象前海引入了众多国际一线品牌和设计师品牌,同时还举办了各类艺术展览、文化讲座和音乐演出等活动,满足了目标客群对于时尚、艺术和品质生活的追求。

2、场景创新,营造独特体验。


场景创新是郊区商业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这些项目通过创新的设计和运营,打造出了一个个独特的商业场景,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

成都麓湖·天府美食岛2.0,依托麓湖优美的湖景资源,打造了一个滨水商业场景。这里的建筑风格独特,与湖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业态布局上,项目围绕美食主题,引入了各种特色餐厅和小吃摊位,同时还设置了音乐舞台、艺术展览空间、水上运动区域等,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集美食、文化、艺术、娱乐为一体的消费场景。在这里,消费者可以一边欣赏湖景,一边品尝美食,还能参与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和水上运动,享受悠闲的生活时光。

北京首创·郎园Station,是一个由废弃工厂改造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保留了工厂的原有建筑和设施,通过创意设计和改造,将其打造成了一个充满工业风的商业场景。这里有各种特色书店、咖啡馆、餐厅、艺术工作室等,还有定期举办的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和市集。首创·郎园Station以其独特的工业风场景和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前来打卡,成为了北京的一个网红商业地标。

3、业态创新,引领消费潮流。


业态创新是郊区商业保持竞争力的核心。这些项目在业态选择上,不拘泥于传统的商业业态,而是积极引入各种新兴业态和特色品牌,打造出了具有差异化的业态组合,引领了消费潮流。

上海蟠龙天地,在业态布局上,除了引入一些常见的时尚品牌和餐饮品牌外,还特别注重引入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业态和品牌,如传统手工艺店、非遗文化体验馆等。这些业态和品牌的引入,不仅丰富了项目的商业内容,还让消费者在购物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蟠龙天地还引入了一些新业态,如共享办公空间、宠物友好餐厅等,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深圳万象前海,在业态创新方面也走在了前列。项目引入了许多国际知名的设计师品牌和买手店,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时尚选择。同时,万象前海还打造了多个特色业态区域,如“万象食家”美食街区、“万象影城”高端影院、“万象Kids”儿童体验区等。这些特色业态区域,不仅丰富了项目的业态组合,还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专业和优质的消费体验。


郊区商业的未来展望

郊区商业的崛起,不仅改变了城市的商业格局,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未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消费需求的持续升级,郊区商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1、成为城市副中心的重要支撑。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郊区商业作为城市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城市副中心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郊区商业将围绕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定位,打造更加完善的商业配套,吸引更多的人口和产业集聚,推动城市副中心的发展。

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例,未来将重点发展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等产业。为了满足这些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城市副中心将规划建设多个大型商业项目,如运河商务区的富力广场、绿地缤纷城等。这些商业项目将依托城市副中心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打造成为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商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成为城市副中心的重要商业地标。

2、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产城融合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郊区商业在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未来,郊区商业将与周边的产业园区、科技园区等紧密结合,打造产城融合的商业生态。通过为产业园区提供配套的商业服务,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入驻,促进产业的发展;同时,产业的发展也将为商业带来更多的消费需求,推动商业的繁荣。

以上海漕河泾开发区为例,作为上海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漕河泾开发区内聚集了大量的科技企业和高端人才。为了满足园区内企业和人才的消费需求,漕河泾开发区周边规划建设了多个商业项目,如漕河泾印象城、中庚漫游城等。这些商业项目不仅为园区内的企业和人才提供了便捷的消费服务,还通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科技交流活动等,促进了产业与商业的互动融合,推动了产城融合的发展。

3、探索更多创新发展模式。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需求的持续变化,郊区商业将不断探索更多创新发展模式。例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商业运营的智能化和精准化;加强线上线下融合,打造全渠道的消费体验;引入更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技术,打造绿色商业空间等。

同时,郊区商业还将不断创新业态和商业模式,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例如,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引入沉浸式体验业态,如密室逃脱、剧本杀等,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丰富的娱乐体验;探索社区商业新模式,打造邻里生活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务等。


结语:郊区商业的逆袭,是城市发展和商业变革的必然结果。这些成功的郊区商业项目,为我们展示了郊区商业的无限潜力和可能性。未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消费需求的持续升级,郊区商业有望成为城市商业发展的新引擎,重塑城市的商业格局。对于商业地产从业者来说,深入研究郊区商业的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把握市场机遇,创新发展思路,将是在未来商业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文由商业地产智囊整理编辑,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11004787号-2
×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