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中的士”、无人机外卖到低空观光游,当下低空经济成为了热词,自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低空经济列为新增长引擎。
低空经济,指的是在低空领域(通常指距离地面3000米以下的空间)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涉及低空飞行、航空旅游、科研教育等行业和应用场景。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我国低空经济在2023年的市场规模达到5059.5亿元,同比增速达33.8%,预计到2026年有望突破万亿元,为了争夺这一万亿市场,全国地方政府纷纷出政策、出资金、出资源,来支持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
从广州到北京
多地“抢滩”万亿低空经济市场
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市区将低空经济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武汉、长沙等十余个城市已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举措,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如《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力争到2027年支持10家以上低空经济研发制造领军企业落地,建成全国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地区。
深圳市出台的《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企业培育、技术创新、产业应用示范、基础设施供给等多个方面进行针对性资助。
除了政策之外,各地更是拿出真金白银来支持低空经济发展,近日,广州产投集团旗下产投资本与广州开发区交投集团共同发起设立规模100亿元的广州市低空经济产业基金,瞄准广州低空经济上下游产业链,重点投资布局低空飞行集成制造、核心零部件及关键材料、低空物流应用、卫星导航通信等细分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十余个省/市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基金规模从10亿到200亿不等。
低空经济+文旅
应用场景有哪些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在旅游、医疗、气象、农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文旅+低空经济有哪些应用场景和商机呢?
1、空中观光游览。
低空飞行体验:游客可以通过乘坐直升机、固定翼飞机、动力三角翼、热气球等低空飞行器,从空中俯瞰景区风景,获得独特的视觉体验。目前,已有深圳、西安、武汉、海口等100多个城市探索推出空中游览项目。
海南在低空旅游经济方面更是一马当先,据不完全统计,纳入海南省航空运动协会低空涉旅项目统计的12家企业,预计2023年接待游客约2.8万人次,年度总产值约9000万元,直升机观光、热气球、滑翔伞、跳伞等低空旅游项目火爆。
诸多旅企也开始入局低空领域,例如岭南控股与亿航智能以智能自动驾驶飞行器在文旅产业的应用为切入点,共同构建“旅游 ”产业合作。
2、特色文旅场景。
像无人机可以搭载特定设备,在空中进行文化展示和表演,如灯光秀、烟雾秀等,为游客带来视觉盛宴。
例如无锡拈花湾小镇的《禅行》夜游项目,通过无人机与其他高科技手段如建筑美学、微观光艺、高流明激光投影和互动演艺装置相结合,将难以捕捉的禅意文化具象表达,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欢喜自在的意境。
3、景区管理与服务。
人流监测与疏导:在热门旅游景区,无人机可以实时监测人流聚集情况,帮助景区工作人员及时掌握客流动态,并进行有效的疏导和调度。例如,在青岛栈桥及鲁迅公园等热门赶海区,青岛市大数据局通过无人机喊话提醒赶海游客注意安全,并实时监测沿海一线人流聚集情况。
运输与配送服务:无人机还可以应用于景区内的配送服务,解决外卖员不能进景区、货物不能直达游客需求点位的实际问题。
例如,黄山无人机运输在落地应用,解决了传统的“索道+人力二次运输”运输方式存在的诸多限制性,并且相较于传统人力无人机运输可降低景区约1/4的综合运输成本,无人机配送可帮助山岳型景区突破地形限制、解决运力和配送短板难题。
低空救援:在景区内发生紧急情况时,无人机可以迅速到达现场进行空中侦察和救援指挥,为救援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安全监控:无人机还可以用于景区的安全监控,通过空中巡逻和高清拍摄,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
低空旅游
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低空文旅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实际运营的项目规模较小,尚未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和长期的发展规划。这对于旅企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因为低空旅游项目存在一定风险性,消费者对项目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高,市场也缺乏高品质的主题产品和客源支撑,并且大众消费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个体消费价格较高,导致低空文旅产品的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另一方面来看,正因为低空旅游市场认知度不高,所以行业竞争没有那么激烈,企业有机会抢占发展的先机。
从旅游产品角度而言,目前低空文旅产品主要集中在空中观光游览型领域,产品创新不足,缺乏体验型产品,其实低空旅游可以结合景区资源特色相推出定制产品,例如在一些滑雪胜地,如美国的科罗拉多州和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游客可以体验直升机滑雪,即通过直升机到达山顶或其只有直升机才能到达的景观,享受速降滑雪的刺激体验。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政策的持续利好以及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低空旅游有望借势腾飞,逐步从小众体验走向大众视野,成为推动旅游产业升级、激发旅游市场新活力的关键力量。
文章来源:CTDU中旅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