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咖+景区”“村咖+民宿”“村咖+露营”“村咖+研学”……村咖热带动乡村多元业态发展,催生出源源不断的新活力。从发展上来看,乡村与咖啡的互动,实则展现出了城乡融合新路径,传统城乡互动开始从单向输出转向双向赋能,催生一种兼具城市的精致生活味和乡村的旷野松弛感的生活理念。
乡村,一度被视为是“诗和远方”的乡野田园幻想,承载着人们对于恬静慢节奏生活的向往。而咖啡,作为城市精致生活的代表,已然成为都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如今,咖啡业态逐渐下沉进入乡村场景,推动咖啡文化与乡村生活融合成为乡村旅游新风尚,催生“村咖+”文旅新业态。
文旅新现象:村咖热带动“咖啡+”业态焕新
2023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达到265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0%以上。全国咖啡消费者总数接近4亿人,咖啡年消费量达28万吨,实现消费群体规模和人均消费量双增长。随着中国咖啡产业规模和消费市场不断扩大,消费者对于咖啡的消费需求也趋于多元化。如今,咖啡可以是早八学生的“续命”补给,可以是都市白领的精致日常,更可以是年轻人对于“诗和远方”的精神憧憬。
村咖的出现,带来了一种区别于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外的乡野咖啡体验,将城市的生活方式带入乡村。美团发布的《2024县城咖啡新业态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月,中国县城咖啡累计订单量较2022年同期增长322.26%,较2023年同期增长136.37%。新需求催生新业态,村咖背后蕴含着县域旅游、乡村旅游的文旅消费新变化。
沉浸视角下乡村咖啡的创意营造
1.乡村振兴:打造村咖文化IP,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近年来“村咖”的亮眼表现,折射出中国城乡结合的发展,是乡村发展变化的一个生动缩影。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支持下,咖啡业态的下沉,成为了乡村文旅增收致富的“流量密码”,既盘活了乡村闲置的空间与资产,更是激活了乡村的业态,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咖啡的到来重新连接了人与空间,不仅为乡村带来了游客,更是重新激活了乡村原有的劳动力资源,带动乡村人口的就业。一方面,村咖为乡村带来了客流与人气,带动餐饮、住宿等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助力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另一方面,村咖助力乡村挖掘在地资源并打造文化IP,为乡村消费场景营造以及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新机遇。
2.消费升级:紧扣情绪价值需求,沉浸营造向往生活
手持咖啡坐在田园小院,望着窗外风吹麦浪,沉浸式感知田园牧歌的诗意与烟火寻常。村咖的卖点不止是咖啡本身,更是其通过场景营造带来的情绪价值和松弛感体验。这对来自大城市的游客更有吸引力,这一类群体日常困于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渴望通过旅行得到身心的释放。不难看出,村咖的出圈实则是消费年轻化带来的市场反应。
村咖的业态尝试可被视为是当下慢充式旅游的典型代表,在文旅消费高质量升级的背景下,不少游客不再追求快节奏的城市打卡和特种兵旅行,而是转向注重旅行的愉悦感和品质,沉浸式感知旅行目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内涵和生活方式。而乡村旅行切中了消费者对于情绪价值的需求,使其回归闲暇的自然田园和慢生活,做一日“精神村民”。
3.产品创新:深挖乡村在地资源,创新村咖产品供给
在村咖的消费场景中,咖啡成为了纽带,既是连接人和空间的新媒介,又是连接城乡消费新场景的新载体。不同于城市中标准化的连锁咖啡店,村咖在选址和产品供给上都极具在地性,往往依托于乡村的田园场景和在地资源,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场景和产品。
具体来看,部分村咖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因地制宜挖掘当地特色农产品元素,以其为原料制作饮品或糕点,例如苏州西山下的湖与咖啡店将碧螺春茶融入咖啡,推出西山拿铁;青岛北宅街道的爷司露营咖啡深挖崂山元素,推出颇具当地特色的崂山绿茶咖啡。这些村咖店通过“在地食材深加工+精品咖啡工艺”模式,为乡村资源变现提供了新途径,实现经济效益和口碑的双重收获。
案例探析:浙江安吉村咖建设
1.案例背景: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安吉村咖孕育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余村考察时肯定了村里关停矿山、水泥厂的做法,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2008年,安吉县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提出10年左右时间,把安吉县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了安吉县农村的生态与景观,带动了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也为村咖的出现孕育了成长沃土。截至目前,安吉拥有300多家乡村咖啡馆,年接待游客超615万人次,形成1.21亿元富民产业。
2.业态更新:咖啡业态助力乡村生态价值转化
“村咖+”是安吉实现生态价值转化的全新业态尝试,“咖啡+音乐”“咖啡+文创”等多元业态的创意营造既重塑了乡村面貌和村民经济收入,也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眼下,安吉还将乡村咖啡馆装进“全域旅游导览图”里,用一杯杯咖啡“串联”起一个个景区,让游客喝着咖啡就能打卡安吉。
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深蓝计划矿坑咖啡店。深蓝计划咖啡店是由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中的一座废弃10余年的矿坑改造而成,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创业团队以天然形成的湛蓝色爱心湖为核心,保留了矿坑裸露的崖壁等原始风貌,将矿区原有的房屋改造成咖啡馆,形成了一个将工业废墟感和秀丽自然风光完美融合的景区。
独特的矿坑景观、浪漫心形湖泊、废土风水泥墙,搭配安吉白茶特调咖啡,加上“以门票换咖啡”的独特运营模式,深蓝计划将“贩卖”乡村美学做到了极致,既能提供拍照打卡的社交体验,又能满足游客对于自然景观疗愈的功能需求。因此,深蓝计划迅速在网络中出圈,成为长三角地区热门的网红咖啡打卡地,2024年清明节更是售出咖啡8818杯,刷新中国单日单店咖啡销量纪录。
安吉县山川乡大里村瀑布咖啡。瀑布咖啡是安吉知名的文旅IP,以三阶瀑布为卖点,通过独特的自然艺术空间+咖啡的理念,成功打造了巴厘岛版、绿野仙踪版等多个瀑布咖啡网红文旅项目。2013年,安吉县山川乡大里村的瀑布就入选了安吉县地质遗迹名录,2023年列入试点项目后,依托大里五级瀑布这一地质文化服务产品,通过采用“两入股三收益”开发模式,即村集体以资源、资产入股,村民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打造瀑布咖啡网红打卡点。
在创意赋能下,当地的废弃矿坑、空壳建筑等摇身变为悬崖咖啡、瀑布咖啡、茶园咖啡,游客可以喝着咖啡欣赏山间的美景。瀑布咖啡的核心优势在于场景的不可替代性,其核心价值和优势需要建立在无可替代的自然景观中。瀑布咖啡品牌创始人Jason曾表示,瀑布咖啡做的不是咖啡馆,是对大自然的二次创作,这种将咖啡和文旅融合在一起的新方式,给年轻人带来了沉浸式的旅游新体验。
继村超、村BA、村晚后,村咖的出现再一次让我们把注意力聚集到了乡村这一方天地,延伸了我们对于乡村的想象力的边界。如今的乡村,可以是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可以是悠然自得的休闲胜地,更可以是多元业态交融的文旅新地标。乡村与咖啡的融合,也让我们看到了“小咖啡”的“大能量”——一杯咖啡,激活乡村经济新动能,更撬动起乡村旅游大市场。
然而村咖业态的打造需要避免陷入盲目复制和过度商业化的困境,警惕同质化的审美疲劳。一方面,村庄应引入音乐节、市集、露营等多元业态,为村咖添加更多元的文旅活力。另一方面,村庄不应该直接照搬城市咖啡店的理念和业态,而是要根据每个村庄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风貌进行营造,让村咖真正在乡村扎根成长。
【免责声明】本文由飙马特色商旅文整理编辑,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